(5)有利運輸,白蠟移栽成活率高 容器育苗包裝運輸方便。白蠟移栽時可帶原土球,不傷根系,成活率高,白蠟移栽后緩苗期短,白蠟幼苗生長快,受季節限制小,隨時可以進行白蠟移栽。
但容器育苗受容器體積的限制,營養基質有限,水分變化大,苗木易受病蟲危害,需要精心管理,并且應及時
白蠟移栽。
2.營養土的配制
(1)營養土應具備的條件 營養土是
白蠟培育容器苗的主要條件,它直接影響苗木的生長,是關系到容器育苗成敗的關鍵環節,必須加以重視。營養土應具備以下條件:具有種子發芽和
白蠟幼苗生長所需要的各種營養元素;經多次澆水,不易出現板結現象;保水性、排水好、通氣性能好;重量輕,便于運輸;最好用經過火燒或高溫消毒過的土壤,以消滅病蟲害及雜草種子,減少育苗過程中的除草等工作。
用80℃左右的溫度進行短時間的土壤處理,土壤中的有機質不會損失,同時還可使其熟化,變為容易分解利用的養分。因此生產上可以利用傳統的火燒土制作方法來達到消毒和增肥滅草的目的。
(2)營養土的制備 容器育苗中配制營養土的材料有林中腐殖質土、泥炭土、經過處理的垃圾土、用草皮等燒制成的火燒土、未經耕種的山地黃心土、磨碎的樹皮、稻殼、蛭石和珍珠巖等。
據國外報導,培養基質以林中腐殖質土最好,泥炭土、沼澤土和蛭石也具有含水率高、通氣性好的特點,用以育苗效果好,應用較多。但這些材料在大量育苗的情況下,用量多,來源不足,故常混用山地黃心土或經消毒處理的腐殖質含量較高的苗圃。
4.播種
容器育苗要求種子的純度達95%以上,發芽率在90%以上,段免造成“空缽”。播種前對種子要進行消毒及催芽處理。中小粒種子,每個容器中要播1—2粒,大粒種子只播1粒。播后用營養土或濕沙覆蓋,厚度約為種子短軸(即直徑)的1.5—2倍,并立即噴透水。出苗前要經常保持營養土濕潤。出苗后應本著多次少量的原則進行噴水。發現空缽應及時補種。5.播后管理; 播后應根據苗木的生長情況以及氣候的變化情況進行管理。
(1)澆水
白蠟幼苗期苗木本身耗水量較少,但抗旱力很弱,澆水以少量多次為原則。苗木進人生長期以后,氣溫增高,耗水量增大,應增加噴水次數。如發現苗木變黃,生長緩慢,說明水分過多;若生長正常,葉子卷縮,則說明水分不足,應適當多澆水。
(2)施肥 花木容器育苗,
白蠟幼苗期生長所需養分,單靠容器內的培養基質供應是不夠的,因此在整個苗期應進行適時、適量追肥,以滿足生長發育需要。追肥以氮肥為主,適量配些磷鉀肥;施肥量由少漸多。也可用磷酸二氫鉀、尿素作葉面噴肥,促進生長。
推薦新聞: